在離“保八”目標越來越近的同時,上半年投資對GDP近九成的拉動“讓人歡喜讓人憂”。
昨日,備受關注的中國經濟“半年報”終于出爐,中國2009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1%,其中二季度增長7.9%,較今年一季度6.1%的增速明顯加快,顯示中國經濟運行中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國民經濟企穩回升。
同時公布的上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7.0%,二季度增9.1%;城鎮固定資產投資78098億,增3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1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6.6%,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
對于“半年報”的成績,相關專家在表示經濟已經企穩回升、今年“保八”沒問題的同時,也強調復蘇基礎尚需鞏固。
投資拉動近九成外需越發拖后腿
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139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1%,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二季度增長7.9%。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中國經濟自2007年三季度以來同比增速連續七個季度回落后的首次加速。分行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2025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70070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57767億元,增長8.3%。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綜合司司長李曉超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在三大需求中,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3.4%,拉動GDP增長3.8個百分點;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最高,為87.6%,拉動GDP增長6.2個百分點。與一季度相比,投資取代消費,成為對GDP貢獻率最大的因素;在一季度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約為70%。
外需則繼續呈現負拉動力,并且下拉幅度增加。上半年,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41%,下拉GDP增長負2.9個百分點,一季度時,外需下拉GDP負增長0.2個百分點。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金融室副主任張斌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半年數據與市場預期普遍一致,經濟明顯復蘇。這主要是由工業部門的復蘇推動形成的恢復。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刺激總需求形成的帶動作用也將延續一段時間。
“總體看來,經濟回升明顯,其中政策效應和投資拉動對經濟恢復所起的作用顯著。”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說。她還堅定地表示,今年“保八”沒問題。
經濟明顯在回升復蘇基礎尚需固
李曉超在總結中國上半年經濟運行狀況時稱,隨著一攬子計劃的貫徹落實,中國經濟朝不斷向好的方向運行,總體形勢企穩向好,突出表現為“四個一”:即“一個回升”,生產增速穩步回升;“一個加快”,國內需求增長加快;“一個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積極推進;“一個改善”,民生繼續得到改善。
“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回升的態勢還不穩定,回升格局還不平衡。”李曉超說。他認為,這也是一些企業、一些地區和一些群體還沒感受到回升的原因。
李曉超在進一步分析回升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時指出,外需明顯不足,嚴重萎縮,上半年中國出口下降21.8%;一些企業、一些行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企業實現利潤還在繼續下降。此外,財政增收增支的壓力還很大,產能過剩還較突出,就業壓力還比較大。
對于李曉超的這一表態,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從推動經濟增長的因素看,經濟回升的結構的確不平衡:投資是絕對主導力量,而消費和凈出口的貢獻有所下滑。而未來繼續保持消費穩定增長和促使出口企穩回升的壓力很大,暗示了回升基礎依然脆弱。
左小蕾也提出,對消費的扶持還應加大力度,民間投資目前也還未有明顯啟動,就業形勢仍然嚴峻,對將來復蘇趨勢的 持續都造成影響。
同時,在信貸推動的基礎設施建設高速增長的過程中,張斌指出,需要注意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和服務業改革的問題,以保證基建的效率和產出;建設投資規模總量也應有所控制,必須防止一哄而上,造成泡沫。
對此,李曉超昨日也強調:“對這些問題我們不能有絲毫的懈怠,鞏固和發展經濟企穩回升的好形勢的任務還相當艱巨。”
價格持續負增長通脹問題成遠慮
GDP“保八”在望的同時,上半年的價格水平卻仍處于“負增長”區間,居民消費價格繼續下降,生產價格同比降幅較大。
上半年,居民消費(CPI)同比下降1.1%;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5.9%。其中6月份單月,CPI和PPI的同比降幅都較5月份擴大,超出此前市場的普遍預期。6月份CPI同比下降1.7%,環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1.3%,農村下降0.6%。6月份PPI同比下降7.8%。
對于在記者會上有媒體提出中國下半年到底防通脹重要還是防通縮重要的問題,李曉超沒有直接回應,但他指出,通貨緊縮和通貨膨脹都會傷害經濟健康發展,“我們所希望的是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的價格。”李曉超提到了應該關注的幾個因素,一是最近幾個月中國一直處于下降區間的CPI和PPI,其次是今年以來出現的信貸激增;三是中國今年夏糧豐收和國際初級產品價格波動。
“短期內對物價運行更多只能是‘關注’,畢竟同比仍為負增長,還不具備采取直接手段的條件;但對于信貸,則未來調控必將加強。”魯政委表示。
“當前顯然應該更注意通貨膨脹的問題。”張斌明確表示,糧食增產,和勞動力成本低、勞動力市場不景氣也可能使物價上漲不明顯,但是應重點關注資產價格,“當前緩解總需求的不足和通脹之間的關系在弱化。”另外,貨幣信貸的快速增長推高通貨膨脹的壓力,“我認為目前不應該推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而應采取中性的貨幣政策。”這不僅是預防通貨膨脹,也有防止實體經濟過熱的目的。
他認為,盡管短期內通脹壓力不大,但應小心一年之后,甚至半年多之后,出現通貨膨脹的局面。左小蕾也預計今年內不會出現通脹預期,不過,她指出當前貨幣政策的基調已是超寬松的,應當轉為適度寬松,“貨幣信貸供應量太大,已經超過了經濟增長的實際需求。”
對此,魯政委認為國家對物價問題已進入觀察期,政策可能微調,但短期宏觀調控基調和貨幣政策的基本取向還不會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