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油價大幅跳水,國際原油基準油價WTI從一周前的86美元跌至目前76美元附近,但業內分析認為,僅有數日的價格下跌,并沒有對以22個交易日平均價計算的三地原油價格帶來太大影響,而后者是決定國內油價是否調整的必要條件。
據東方油氣網測算,至5月11日,三地變化率為5.24%,仍在4%以上。而從國際油價這兩天走勢看,的確未出現大幅震蕩,這意味著,到今天為止,4%的調價條件將滿足。
就在國際油價一片低迷之中,國內成品油價格又迎來了新一輪調價窗口。“利比亞飛機失事當天,也有媒體來咨詢我國內油價是否會調整,”廣東省油氣商會油品部部長姚達明說:“這個玩笑開大了。只不過,現在確實到了調價的窗口。”
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就在市場看跌的情況下,中石化被爆出“北京總部已經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銷售公司再次開始推價”的新聞,加上近期的“劣質油事件”,中石化成為口誅筆伐的焦點。
低價托市犯眾怒
記者了解到,“五一”過后,中石化的“推漲”行為便首度出現———當時正是節后補貨高峰,且“五一”節后國際油價曾一度創下年內新高峰,帶動市場看漲情緒,中石化馬上借勢上推汽柴油批發價格。
然而,上周國際原油價格大幅跳水,連續4天大跌。“這是因為希臘債務危機擴散和美元兌歐元走強,國際油價創出新高之后連續下跌,WTI在一周內連連跌破多個關鍵點位,最低報價才74.51美元,跌幅高達14.5%,”姚達明分析指出,受此影響,市場推價及看漲氣氛蕩然無存。
然而,第一波推漲不成功,中石化并未放棄。
國際原油走弱,已讓國內成品油市場變為看跌行情。然而,這幾天國內成品油市場并未大幅下滑,表現相對堅挺,僅有少數公司和地區小幅下滑,而且降幅也僅僅在50元/噸左右。國內有消息透露,中石化北京總部在11日已經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開始推價。記者看到昨日廣州市場報價,中石化93號國III為8000元/噸,97號國III為8250元/噸,0號國III為6880元/噸,絲毫沒有受到國際油價下跌影響。
國際原油價格大震蕩,國內油價緣何如此堅挺?有專家暗示,除兩巨頭推價穩價外,繼河南、海口出現“質量門”后,兩大集團外采謹慎,加大了部分地區成品油供應的緊張;地方煉廠庫存壓力不大,短期內銷售差也可挺住價格。“5月份是國內的成品油需求高峰期,兩大公司有可能采取‘減供保價’的策略”。
更有消息指出,國際市場大跌,中石化仍向發改委遞交價格上調報告。按照目前的定價機制,雖然國際油價連日大幅下跌,但三地(布倫特、迪拜和辛塔)連續22日原油加權均價變化率(截至前日)仍高達4.96%,達到上調油價的條件。“除非國際油價跌到73美元以下,隨時有漲價的可能。”業內已經流傳出“每噸提價270元”之說,讓車主們再度提心吊膽。
撇清“問題油”遭質疑
今年4月河南問題油事件以中石化的道歉及承擔責任而告終,與此相比,在近期海南的問題油事件上,中石化的態度卻異常堅決。盡管是第二次卷入此類事件,中石化海南分公司日前發布聲明稱,“有關報道的問題油導致海口部分車輛損壞的問題與我公司無關。”口氣之強硬令車主難以接受。不過,記者昨日了解到,“送檢油樣已到國家石油化工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惠州)檢驗,檢測的結果最快要到下周才能出爐”。
檢測結果尚未出爐,中石化何以急匆匆表示“與自己無關”?
往事歷歷在目———4月,河南省安陽、新鄉等地出現了千輛轎車疑因使用中石化加油站“紅色汽油”而集體“病發”的事件。事件披露后,安陽石油分公司倉促否認問題,聲稱是因為少部分汽車“腸胃”不適應新國Ⅲ乙醇汽油造成的。后經專項調查組調查后,得出結論是安陽分公司“外購進的部分存在質量問題的93號乙醇汽油流入市場”所致。中石化不得不以道歉收場。
此次海南問題油事件再度發生,10日站出來主動承擔責任的海口當地民營加油站永成加油站卻被視為“替罪羊”,該加油站的技術人員在檢查了永成加油站的油庫后,才發現今年4月底工作人員在清潔加油站的油庫時“沒有徹底清潔干凈油庫,導致部分油渣殘留在油庫里,永成油庫太臟,最后造成中石化這批10噸汽油產生了問題”。
然而出問題的不僅僅是這家加油站,5個加油站的油庫都沒有清洗干凈,有這種可能嗎?外界質疑聲一片,甚至有專家說:“檢測結果尚未出爐,中石化這么急著撇清自己,反倒顯得此地無銀三百兩了。”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