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西安召開的第十九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有許多發明創新技術都出自于一線生產工人之手。他們的集中亮相,成為展覽會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程少春就是其中一個。現年46歲的程少春是長慶油田采油四廠工藝研究所安全環保技術研究室員工,先后在修井、采油、政工等崗位上工作過。作為長期在生產一線工作的一名普通員工,他能立足崗位,刻苦鉆研技術,癡心于發明創造,并時刻把自己的發明創造用于解決生產難題,成為地地道道的工人發明家。
記得剛當采油工時,他和工友住井房取暖是把瓦斯氣引進鑄鐵爐里燃燒,取暖效果差,還特別危險。經過幾天苦思冥想和不斷勾劃,程少春和大班工人們焊了一個頂端和底側帶著粗管子的圓鐵桶,通過住井房側墻的洞,把圓鐵桶底側的管子伸到墻外,裝好瓦斯管線和火咀,再從屋里將一根圓管與鐵桶上端的管口焊在一起,從煙筒孔通到屋外。爐火點燃后,徹底解決了原來取暖的弊病。這個看似簡單的設計,達到了燃燒充分、人氣分離的設計目的。初次發明的成功,更激發了他創新發明的熱情。
抽油井井口防盜則是他的一個發明。原有防盜箱箱體龐大,不便于井口正常操作,所采用的密碼鎖防盜,也容易被偷油人反復排列組合后破解。程少春制作的防盜箱,僅用鋼板焊成個小箱子,把易被破壞的井口盤根盒、壓力表頭等部位包裹起來,用一把普通的鐵鎖鎖住箱蓋。能夠成功阻止偷油的奧妙在與防盜箱蓋上開了個只能一只手伸進的小孔,把掛鎖鎖到防盜箱里面,再在鎖子前面焊一塊擋板。偷盜者無法采用工具撬鎖,而工人用鑰匙很簡單就能開鎖并取下防盜盒。他的這一發明立即被用到生產中,先后制作安裝了1000多套,給采油廠節約了百萬元資金。 針對油田生產冬季解堵異常困難的實情,程少春反復試驗,做出了利用瓦斯氣或液化氣為燃料的火焰噴槍,點燃后可產生直徑30多厘米、火焰1~2米長的強勁火力,使管線解堵變得方便輕松。
為改變繁瑣、艱難、危險的工作條件,創造簡易、安全、高效的工作方法,程少春在兩三年間,進行了大量革新發明。他發明的井口操作升降平臺,可以從井口升到抽油機驢頭任意位置,徹底改革了工人用管鉗搭咬光桿做站立點的不安全操作方法。他還先后為井站、井區部鍋爐改造和發明了噴式火嘴、擋板式火嘴、火花旋轉式火嘴、雙層防風火嘴及氣灶雙環盤式火嘴、管線解凍刀式火嘴等,設計巧妙,結構簡單,解決了一個個生產中的難題。他發明的注水井壓力表防凍總成,能有效防止注水井壓力表及接頭凍結,解決了冬季注水井壓力資料錄取不便及壓力表頻繁損壞的老大難問題。
程少春的發明,全部來自生產實踐。2002年,程少春設計研制的“抽油機井口盤根盒”榮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04年,經過不斷改進設計,他又推出了“抽油機光桿高壓雙級密封器”、“油井新型光桿密封器”,并申報了國家專利。這幾項發明的最大特點是免除了以往更換井口密封盤根時需要停井、放油、瀉壓的環節,尤其是新改進的高壓雙級密封器將換盤根變成了加盤根,只需一人就可輕松操作。這一發明成果,徹底改變了井口維護操作風險大、放空卸壓污染環境、減少產量的弊端,每年可使一個百萬噸級的采油廠減少原油損失2000噸,增加開井時間4000小時。近兩年來,他的成果在不斷攀升,又推出了第五代、第六代“井口高壓光桿密封器”。
程少春憑借著不斷創造發明的 “技術絕活”,成為長慶油田眾所周知的 “工人發明家”,有“抽油井高壓雙級光桿密封器”等4項發明獲得國家專利。2010年8月,在長慶油田首屆員工自主創新成果展上,程少春密封器被授予 “自主類群眾性技術創新成果金獎”,“采油井智能井口”、“盤管防爆裂技術”、“管線帶壓開孔裝置”等3項成果獲 “自主類群眾性技術創新成果銀獎”。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